配资好评炒股配资门户 绘真约大咖 | 王志毅教授:从生物标志物入手,为复发/转移宫颈癌选对靶向、免疫治疗方案_检测_患者_四川省
子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配资好评炒股配资门户,2020 年全球约有 60.4 万例新确诊病例,34.2 万例死亡病例。我国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22 年中国子宫颈癌新发病例估计为 15.07 万例,死亡例数估计为 5.57 万例。农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城市,且子宫颈癌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针对分子检测在复发/转移宫颈癌患者中的价值,小编整理了几个问题:1.预测宫颈癌免疫治疗疗效的相关生物标志物有哪些?2.使用宫颈癌免疫药物前,哪几种务必先做生物标志物检测?3.复发或转移宫颈癌治疗,如何通过基因检测找到对应靶向药?4.若未检出药物靶点,复发/转移宫颈癌还可选择哪些靶向、免疫药物?5.宫颈癌用无标志物检测要求的免疫药时,PD-L1检测意义何在?
本期的【绘真有约·大咖答疑】非常荣幸邀请到了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志毅教授,针对上述问题做了简要解答。
王志毅 教授
展开剩余90%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妇科主任
主任医师,三级教授
四川省医师协会妇产科专委会常委
四川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常委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女性生殖整形康复委员会常务理事
四川省女医师协会妇科日间手术专委会常委
四川省医学会妇产科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老年医学会妇产科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盆底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宫颈与阴道镜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宜宾市医学会妇产科专委主任委员
宜宾市妇产科医疗质量控制分中心副主任
绘真:1.预测宫颈癌免疫治疗疗效的相关生物标志物有哪些?
王志毅教授:2022 年,中国宫颈癌新发病例 15.07 万例,死亡 5.57 万例,临床治疗面临诸多难题。对于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复发的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正发挥着颠覆性的作用,革新了传统的宫颈癌治疗格局。
在宫颈癌免疫治疗中,PD-L1表达预测ICIs疗效,是一个关键指标。PD-L1如同肿瘤细胞的 “保护盾”,助其躲避免疫系统攻击。而ICIs 可以把肿瘤细胞的 “保护盾” 给破坏掉,让免疫系统重新看清肿瘤细胞的真面目。研究发现宫颈癌患者PD-L1 表达阳性(综合阳性评分 CPS≥1)的比例差异很大,在 8.5%-93.3% 之间,总体汇总阳性率 58.1%,其中鳞癌患者的阳性表达率较高,能够达到 67.8% ,腺癌患者相对低一些,为 36.6% 。腺鳞癌和透明细胞癌分别为48.4%和22.0%。可以明显看出,这几种宫颈癌类型之间,PD-L1阳性发生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 <0.05)。
肿瘤突变负荷(TMB)也备受关注,它反映肿瘤细胞基因突变数量,突变越多越易被免疫系统识别。在宫颈癌患者中,TMB-H的患者占比约 10%-20%。微卫星高度不稳定 / 错配修复缺陷(MSI-H/dMMR)同样可预测 ICIs 疗效,但在宫颈癌中占比仅 2%-12%。
因此子宫颈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4年版)针对晚期/复发转移性子宫颈癌推荐以下几种检测:①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检测PD-L1表达 。②若肿瘤组织PD-L1阴性患者,免疫组化检测MMR蛋白缺失(MLH1、MSH2、MSH6、PSM2)。③NGS检测TMB和MSI。
绘真:2.使用宫颈癌免疫药物前,哪几种务必先做生物标志物检测?
王志毅教授:首先是帕博利珠单抗,它在宫颈癌治疗中有多种应用场景。在一线治疗复发/转移子宫颈癌时,当与铂类联合紫杉醇±贝伐珠单抗联合使用时,若患者的PD-L1 CPS≥1,就可以使用该方案。对于复发 / 转移子宫颈癌二线及以上治疗,若患者为PD-L1阳性或TMB-H或MSI-H/dMMR阳性,可选用帕博利珠单抗。
恩朗苏拜单抗和赛帕利单抗主要适用于既往接受含铂化疗后病情依然复发或转移的子宫颈癌患者。使用这两种药物的前提也是需要患者的PD-L1表达必须呈阳性(CPS≥1)。另外纳武利尤单抗也应用于PD-L1表达(CPS≥1)的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二线治疗,但目前相关证据还不充分,在临床指南中推荐使用纳武利尤单抗的证据级别要低一些。替雷利珠单抗、恩沃利单抗、普特利单抗以及斯鲁利单抗主要用于MSI-H/dMMR状态的子宫颈癌二线及其以上治疗阶段。其中,斯鲁利单抗专门针对MSI-H的子宫颈癌患者。
通过检测这些生物标志物,医生能够为患者挑选出最适合的免疫治疗药物。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不必要的治疗风险和副作用。
绘真:3.复发或转移宫颈癌治疗,如何通过基因检测找到对应靶向药?
王志毅教授:对于复发或转移的宫颈癌患者而言,在二线及后续治疗过程中,除了PD-L1、MSI-H/dMMR、TMB这些免疫治疗里的重要标志物,还有一些特殊的分子指标也非常关键。肿瘤基因检测技术如今就像是医生手里的 “透视镜”,能精准找到肿瘤里那些发生异常突变的致癌基因位点。这些位点堪称肿瘤的 “命门”,而靶向药物就像一把把特制的 “钥匙”,可以精准地与肿瘤的 “命门” 对接。一旦对接成功,就能特异性地杀死肿瘤细胞,而且还不会伤害正常的组织细胞,大大的提高了治疗效果。
具体来说,如果通过基因检测发现患者存在RET基因融合,那么塞普替尼(也叫塞尔帕替尼)就是一个不错的治疗选择;要是检测出NTRK融合,拉罗替尼和恩曲替尼等靶向药物可供选择考虑;若患者HER-2蛋白表达显示 2+/3+ ,也就是 HER-2阳性,这时就可以采用德曲妥珠单抗,如果检出HER2基因突变,可考虑奈拉替尼。应用这些治疗方案都是根据患者个性化的标志物检测结果来制定,精准而高效。
绘真:4.若未检出药物靶点,复发/转移宫颈癌还可选择哪些靶向、免疫药物?
王志毅教授:如果未检测到药物靶点,在宫颈癌治疗中仍有一些靶向、免疫药物可供选择。其中,顺铂+紫杉醇+贝伐珠单抗及卡铂+紫杉醇+贝伐珠单抗是转移性或复发性宫颈癌治疗应用较广泛的化疗策略,贝伐珠单抗作为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靶向药物,与化疗联合使用,能够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
对于既往接受含铂化疗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可选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卡度尼利单抗、索卡佐利单抗。《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宫颈癌治疗中无需检测分子靶点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有贝伐珠单抗、卡度尼利单抗和索卡佐利单抗。近期,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简称“艾托组合抗体")也获得 NMPA 批准,用于既往接受含铂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治疗。
即便未检测到靶向靶点会对药物的精准选择造成一定限制,但临床在制定治疗方案时,会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身体耐受程度、过往治疗经历等多方面因素,为患者挑选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案。
绘真:5.宫颈癌用无标志物检测要求的免疫药时,PD-L1检测意义何在?
王志毅教授:尽管一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于宫颈癌的获批适应症中没有强制要求检测PD-L1表达,但是有研究显示检测该标志物仍具有一定的意义。就拿卡度尼利单抗来说,虽已获得NMPA批准用于不限PD-L1表达的既往接受铂类药物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子宫颈癌,但是,一项针对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单臂、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发现,在使用卡度尼利单抗的所有患者里,总体的客观缓解率是 31.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是 3.71 个月。要是把患者按照PD-L1的表达情况分开来看,PD-L1阳性(CPS≥1)的患者,客观缓解率能达到 41.3%,而PD-L1阴性的患者,客观缓解率只有16.7%。表明PD-L1阳性的患者用卡度尼利单抗治疗,效果要比阴性的患者好。所以检测PD-L1能够预判哪些患者更有可能从卡度尼利单抗治疗中获得较好疗效。
另外,PD-L1的表达情况和患者的病情发展、预后也有关系。一项综合分析的结果显示,PD-L1阳性的宫颈癌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往往更差。这就意味着,在宫颈癌治疗中检测PD-L1,或许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提前制定相应的随访和监测计划。
发布于:江苏省